一、开办单位
草榴社区
二、微专业简介
本微专业聚焦新能源电池领域,融合电化学、材料科学、人工智能与工程实践,培养具备电池材料设计、性能测试、系统集成与产业化应用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课程体系涵盖电化学基础、电池原理、测试技术、电池设计与制作、新型电池创新等模块,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强化学生跨学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微专业特色
跨学科融合:整合电化学、材料、计算模拟与AI技术;
全链条培养:覆盖从材料设计到电池系统集成的完整技术链;
实践导向:设置多门实验与实践课程,提升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
产业对接:课程内容紧跟行业发展趋势,对接新能源电池产业链需求。
四、培养目标
培养系统掌握电化学理论与能源材料设计原理,具备计算化学模拟、机器学习建模及电池工程实践能力的复合型人才,使其能够在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新能源体系中,从材料原子尺度设计到电池系统集成优化进行全链条技术创新,熟悉电池产业链标准与商业化逻辑,成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升级的跨学科创新人才。
五、招生计划及条件
计划招生人数:30人
六、招生要求
招生对象:全校理工科专业大三及以上本科生
先修课程要求:无机化学、物理化学、大学物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七、开设课程
(一)开设课程一览表
课程名称 | 学分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开课 学期 | 开课单位 | 授课方式 | 考核 方式 |
理论 | 实验 | 实践 |
电化学基础 | 2 | 32 | 32 | | | 1 | 草榴社区
| 混合式 | 线上考试 |
电池原理与技术 | 2 | 32 | 32 | | | 1 | 草榴社区
| 混合式 | 线上考试 |
电化学测试技术 | 2 | 32 | 16 | 16 | | 2 | 草榴社区
| 混合式 | 实践项目 |
电池设计与制作 | 2 | 32 | 8 | 24 | | 2 | 草榴社区
| 混合式 | 实践项目 |
新型电池创新与实践 | 2 | 32 | 4 | 8 | 20 | 2 | 草榴社区
| 混合式 | 实践项目 |
合计 | 10 | 160 | 92 | 48 | 20 | | | | |
(二)课程具体介绍
1.《电化学基础》
【课程概述】课程聚焦“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底层原理,系统讲解电化学体系的基本概念、理论模型及应用逻辑。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掌握电化学反应的热力学与动力学规律,建立从分子水平分析电极/电解质界面行为的思维框架,为电池、电解、腐蚀防护、电催化等领域的研究与工程应用奠定理论基础。
2.《电池原理与技术》
【课程概述】课程聚焦电池系统的工作机制,以锂离子电池、铅酸电池等主流体系为案例,解析电池正负极材料反应、电解液传导、界面稳定性等关键问题。内容包括电池能量密度计算、充放电曲线分析、热管理原理,以及循环寿命与安全性的影响因素。课程将理论与工程应用结合,帮助学生理解从实验室原理到产业化落地的技术链条。
3.《电化学测试技术》
【课程概述】作为实验导向的课程,重点讲授电化学工作站、原位表征设备等仪器的操作与数据分析方法。内容涵盖线性扫描伏安法、循环伏安法、恒电流充放电测试等经典技术,以及电化学阻抗谱(EIS)、原位X射线衍射(XRD)等先进表征手段。学生将通过实操掌握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测试流程,为电池材料研发与性能优化提供实验支撑。
4.《电池设计与制作》
【课程概述】课程以工程实践为核心,从电池结构设计、材料选型到组装工艺展开系统教学。内容包括正负极浆料配方设计、极片涂布与辊压工艺、电芯叠片/卷绕技术,以及电解液注入与封装测试等全流程。学生将亲手制作扣式电池、软包电池等原型器件,并通过性能测试验证设计方案。
5.《新型电池创新与实践》
【课程概述】课程聚焦固态电池、锂硫电池等前沿体系,深度融合AI技术讲解其突破传统锂电池局限的创新原理,内容涵盖机器学习优化、钠离子电池储钠行为的高通量计算筛选及燃料电池催化剂的深度学习预测。采用“理论讲解+AI案例研讨+创新实验”模式,培养学生运用AI解决行业痛点的复合创新能力。
八、学习年限及证书
学习年限:一年
证书:学生按培养方案要求,修满规定学分,经草榴社区
初审、学校审核认可后,由学校统一制作并发放微专业证书。
九、学费
学费标准:微专业课程按照学校统一标准收取学分学费。学费为100元/学分,由学校财务处一次性收取。
十、微专业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联系人:延飞 电话:027-87194560 咨询群:731205266
